行业管理
种质资源
  • 资源利用
  • 资源保存
  • 资源收集
  • 资源调查
种苗工程
  • 楚雄州
  • 大理市
  • 曲靖市
  • 文山州
  • 普洱市
  • 红河州
种苗科技
  • 科技推广
  • 研究现状
  • 技术成果
品种审定
  • 良种展示
  • 申报程序
良种推广
  • 良种补贴
  • 良种示范
引种管理
调剂服务
林业标准化工作
  • 管理文件
  • 目录查询
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调查报告

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调查报告 樟树、楠木项目组

1.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意义 林木种质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林木良种选育的物质基础,不论是常规育种、诱导育种还是遗传工程研究,都离不开基因资源。长期的实践表明,收集的种质资源越丰富、越全面、研究的越深入、越有针对性,就越能满足各种目标的要求,选育出人们所期望的新品种。 植物界包含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为人类改良新品种提供了广阔的遗传基础。没有丰富的基因资源作后盾,林木良种选育工作将受到限制。樟树是南方林区典型的珍贵树种,广泛分布在南方十几个省区。樟树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其叶油主要化学类型有芳樟醇、樟脑、桉叶油素、黄樟油素等五种类型。这些化学类型均具有独立选育出优良品种的可能性。因此,收集和保存樟树种质资源,对樟树良种选育和产业化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理,楠木也是福建优良乡土和珍贵用材树种,收集保存楠木种质资源,对楠木良种选育,推广楠木人工林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2.樟树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的基本情况

2.1.收集保存的方法和地点

由于樟树良种选育的目标是非木质利用的樟叶油含油量高的优良单株,因此采取选择保存的方法。首先在种苗攻关一期(2003~2005)收集省内外的樟树实生苗,包括江西南昌、宜春、湖北恩施和浙江临安以及福建漳平、三明、沙县、南平、尤溪、建瓯、政和等县市当地种源的樟树苗木,营建樟树种质收集区40亩,包括来自10个产地的樟树苗3000多株,分别定植在农林大南平校区(20亩),建瓯市林业基地办(小松镇上抑村)10亩,厦门牡丹公司天竺山基地10亩。采取截干造林保存,由于2003年遇到严重干旱,保存率仅70~80%。 其次是优良单株选择与保存。2003~2004年,项目组经过闻香初选,蒸馏提取,测试分析含量等一系列过程,从全省樟树资源中筛选出叶的得油率高于1.5%的芳樟、脑樟和桉樟优良单株52株,这些优良单株是进一步选育的种质材料,必须收集在一起,集中保存。但由于年龄和树体差异很大,不可能全部迁地保存,因此采取二种方法,一种是无法迁地保存的原株,采取采条扦插育苗,然后异地保存,建立优良单株备份;如浦城1#、2#、4#、5#、13#和建阳5#(脑樟);另一种是原株比较小的初选优良植株,迁地保存33株,其中迁移到永林种苗中心基地内有17株,南平校区苗圃内16株,目前保存完好,保存率达到100%。保存在永林种苗中心的17株优良单株,是二期开发利用组培、扦插快繁的繁殖材料。

2013年度细分产业研究报告

产业报告调研报告2013年报告行业报告

进入二期攻关,从2006年2月开始,收集省内300年以上的古樟树种质资源,古樟树具有长寿、抗逆性强的最原始基因,随着城市建设,很多古樟树被破坏流失,因此急待建立基因库备份。今年2月我们先后在厦门和永林种苗中心进行古樟嫁接保存,结果成活率极低,后改为采集古樟枝条扦插育苗,目前已在永林种苗中心、福清鑫闽种业、建瓯林业科技中心、厦门牡丹坂头基地共选择50株古樟树的枝条进行扦插育苗,计划2007年营建古樟树种质资源库。目前,4个试验点扦插成活率差异很大,永林种苗中心古樟扦插成活率10~60%,平均30%左右,鑫闽种业平均成活率40%,建瓯科技中心扦插15株古樟树1500条,因设施不够完善,全部死亡,近期正采取补救措施,重新扦插。

2.2.樟树种质资源保存情况调查

三年多来,共收集省内外10个产地的樟树实生苗3000多株,营建种质收集区40亩,保存2100株;迁地保存优良单株33株,开展15株优良单株扦插育苗和50株古樟树扦插育苗,成活率30~40%。 从6月份调查情况看,目前保存完好,生长正常,其中迁地保存的优良单株已作为二期良种选育和快繁的种质材料。

3.楠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基本情况

3.1.收集保存的方法和地点

楠木收集保存的品种是闽楠。收集的方法是结合楠木种源试验,2003年收集省内外22种源的闽楠种子,2004年育苗,2005年营造楠木种源试验林。这种方法是自然选择方向的进化保存,把种质资源保存与种源试验结合起来,保存材料在新的环境作用下,会产生优劣之分,从而为后续育种提供原始材料。一期的楠木种源试验林分别在永安东坡林场、明溪雪峰林场、沙县官庄林场、建瓯科技推广中心和松溪林场,保存面积50亩,14个重复区组。 此外2004年和2005年分别收集楠木优树进行嫁接保存,但成活率极低,经二年摸索和总结经验教训,2005年又在建瓯林业科技推广中心重新收集楠木优树进行嫁接保存试验,经5月份调查,嫁接成活率比一期有明显提高,目前已嫁接成活90多株,最高已抽梢30cm以上。

3.2.楠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调查

2003年在南平校区营建楠木种质资源库10亩,由于2003年严重干旱,楠木成活率极低,2003年收集的浙江楠、华东楠和福建政和、尤溪、建瓯的楠木,定植后成活率较高,但7~9月连续干旱,全部死亡,未能保存下来。

2004年又重新营建楠木种质资源库2亩,收集保存湖北种源楠木(紫楠),福建建瓯、南平、永安闽楠种源,定植在南平校区油库后山,2006年6月调查,保存率达到80%以上,但生长缓慢,平均树高仅40~60cm。

2005年结合楠木种源试验,保存22个种源的楠木种质资源,成活率30~50%,2006年6月调查,不同种源的平均树高40~50㎝(2005年采取截干造林)。

4.存在问题与建议

4.1.樟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

一期收集保存目标比较单一,只注重收集保存具有开发前景的芳樟油用优良单株,材用优良单株的收集保存缺失,已计划在二期进行收集保存。一期收集省内外10个产地的樟树种子,未能按种源-家系的要求进行收集。因为当时考虑的是优良单株的无性繁殖,继承母本的遗传性状,而家系的子代变异大,距离选育目标太远。 二期古樟种质资源收集、嫁接成活困难,改用扦插育苗,影响进度。一期收集的云南樟、猴樟保存率很低,可能是气候适应性问题,定植成活以后逐渐死亡,目前云南樟仅保存6株,猴樟保存10株,二期计划进行扦插繁育,扩大保存数量。

4.2.楠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1.楠木天然林资源少,可采种的楠木林分罕见,收集不同种源不同家系的种质材料十分困难。

2.楠木优树嫁接和扦插繁殖,成活都很困难,严重影响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

3.楠木是典型的耐荫性树种,造林成活率很难保证,2003收集的楠木种质材料,由于干旱严重而失败。建立楠木种质资源库难度大。

日期:2014年02月17日 16:54